本书起心动念于 2013年春。从比特币开始,笔者追踪整个区块链的发展,直至 2018年通证成为区块链上的“爆款”。至此,笔者明显地感受到了通证的力量,特别挥笔展望基于互信网的通证,以及在此之上发展而来的通证学。在完成本书的工作中,框架的制定、基本理论的创新,以及最后的全书统稿等工作,基本上每个章节、每个节点的任务至少需要一天才能完成,而这些工作大多是在晚上完成的,粗算下来仅仅是通宵写作的时间累积起来就将近一个月。
通证学没有教科书,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通证学涉及宏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共识经济学、社群经济学、平台经济学、几何分形学、算法经济学、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复杂网络、自组织和热力学等诸多科学。目前,尚未见到在这样广泛的领域内令人比较满意的作品(教科书)。
上述事实,从学术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通证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但还毫无定型的学科,因此很难找到学术共同体内就一些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位谨慎的学者当然就很不愿意写一部注定是“短命”的教科书。此外,一个影响因素是最近几个世纪,大学里渐趋严格的学术分工。研究者为了获得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的机会,往往极大地限制自己的领域,力求使用狭义的术语,从而避免并不熟悉相关专题的匿名审稿人的负面评论。这会使得通证学有强烈的支离破碎感,它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完全不能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有一套令人满意的逻辑框架来容纳学者研究的对象。
但是如书中所言,笔者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呢?
一则是,行业乱象丛生,迫切需要有正面的声音进行引导,能有人积极地在产业界做正念,做正宗的通证生态。笔者觉得有义务尽自己的一点能力,在学术上做一些探索、整合和原创性的思考。
再则是,笔者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学术界和产业界专业人士的注意,进而入手进行研究,以丰富通证学的知识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往往是学习西方世界已有的成熟经验, C2C(Copy to China)就完事。但世界经济从管道到平台,我们亦步亦趋,在其升维到利他的通证生态商业体这个阶段,我们的经济学家不用总是拾人牙慧,完全有可能做硬核贡献。毕竟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市场规模,就有什么级别的知识。有了美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才有了巴菲特及一批现代西方经济学者。期待在未来的新经济时代,中国也有人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能出现像科斯一样的巨匠。
最后,借此对笔者的另外两本新书做个预告。
一本是通证类实战图书《通证革命:通证系统设计及案例解析》,预计于 2019年中期出版。该书是一本通证生态的经济系统设计实战宝典,旨在全面而详细地阐述通证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并给出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的“坑”。该书还将借鉴 MBA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详解,给读者传授实际的经验。另外,书中还会提供一些实际发生的事件供读者参考,以便了解现实中的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从而快速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便于日后借鉴与应用。
另一本是区块链普及类图书《区块链简史》,预计于 2019年出版。对于初次接触区块链和通证知识的“小白”而言,推荐阅读这本书。该书回顾了区块链从史前“孕育”,到十年跌宕的风风雨雨。该书按照传统的维度,从技术和安全等方面对区块链的相关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特别是,还以交易所、钱包、主流币和人物等为线索,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历程,并对区块链的估值模型进行了必要探讨。该书可以让初学者对区块链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总体了解,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祝大家读书愉快!阅读过程中若有疑问,可以加入前言中给出的 QQ读书群与作者及其他读者互动。
元点,于北京 2019年 1月 1日